观察 | 国家“单项冠军”企业频出的“株洲现象”

来源:株洲日报

阅读:22次

发表时间:2024年03月21日

3月,工信部公示了全国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遴选认定名单。此次,全省共有24家企业入围,其中株洲9家企业上榜,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再创历史新高。(☞☞点击查看报道: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株洲+64!)  

至此,株洲已累计获评2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占全省27.8%。

在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这个高规格“竞赛场”上,高频次高密度的上榜企业再次展现了“株洲现象”。

根据国家工信部的定义,“制造业单项冠军”是指长期专注于制造业特定细分领域,生产技术或工艺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单项产品(生产性服务)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或国内行业前列的企业。

这一“国字号”荣誉赋予了制造业细分领域发展最突出的企业(产品)高度认可,也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正因如此,申报门槛、条件都极为苛刻,对企业的市占率、知识产权、性能指标、品牌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严格要求。

自2016年以来,工信部已连续遴选了8批制造业单项冠军。截至2023年,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单项冠军企业近三年平均利润率13.55%,是普通工业企业的2倍以上,九成以上的单项冠军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近七成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

此前,株洲以11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的实力,排名全国第18位。此次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的名单还在陆续披露中,株洲“战绩”已然不俗。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批次株洲共推荐了9家企业参评,最终9家全部获评。

100%获评的背后,是怎样的逻辑?

单项冠军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有着相当漫长和枯燥的成长过程,且需要长期大量的科研投入。因此,能够让一家企业持续安心在单一细分领域长期投入,成就“一米宽、百米深”的沉淀和积累,定然有着巨大的市场和成长空间。

市场和空间,株洲都具备。且看此次获评的企业,无不是成长于株洲“3+3+2”现代产业体系这样庞大的制造生态。

株洲宏大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研发的特种工程塑料,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LNG、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株洲瑞德尔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研制的高端压力烧结炉,完美匹配株洲先进硬质材料产业链上的硬质合金企业,填补了我国烧结装备领域的短板。

株洲科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高纯铟,可广泛应用于新一代显示、无人驾驶、人工智能、5G通信、新能源等体现未来国家竞争力的重点领域……

来源于生产实践中的科研攻关需求,在经过单项冠军企业的科研攻关以后,再就地完成成果转化,深度赋能产业,而其自身抢占了市场的制高点。

此次,株洲新增的9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所申报产品出口额均在15%以上,最高达66%以上,且均在产业链关键领域实现“补短板”“填空白”,6家企业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均为第一

在株洲,不仅有一个主机厂加一个研究单位的“厂所结合”领跑优势,更有着“国企带民企、大手牵小手”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协同发展优势,让每一次新产品、新技术、新领域的突破,都实现了倍增效益。

好的产业生态就是如此,互相成就。

02

集群式培育,待风起

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中,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位居金字塔“塔尖”。

目前,工信部正在健全梯度培育体系,加快构建涵盖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制造业领航企业的“3+2”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分级分类培育管理,不断壮大优质企业群体规模。

加快培育制造名城的株洲,形成了部门协同联动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机制,建立了“种子企业”培育库,筛选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入库,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大中小融通、跨区域协同发展,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目前,除制造业单项冠军外,株洲现有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54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8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家,9个县市区实现全覆盖,其中国家重点小巨人25家,居全国第17位,单位GDP分布密度居全国第一

壮大优质企业队伍,这些还远远不够。尽管科技创新的主体在企业,但单纯依靠企业自发力量、散乱发展的模式,无法迅速凝聚有效力量,形成更高层次的高质量发展。

多年来,株洲以持续深耕的定力和耐力,坚持制造业当家思路,脚踏实地发展实体经济。近年来更是依托13条优势产业链,坚持“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思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力度推动产业集群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以集群的生态,孵育、裂变、成长更多的优质中小企业。

集群建设成效显著。在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株洲的轨道交通装备集群、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成功“入群”,并被列入世界级集群重点培育对象。

放眼全国,能够同时拥有2个以上国家级先进制造业的城市也只有10个,其中既有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也有成都、南京、武汉、长沙等省会城市,地级市只有株洲、苏州两地。

不止于此,株洲的先进硬质材料产业获评中国百强产业集群,醴陵陶瓷产业获批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国省产业集群已达9个,数量居全省第一。

梯度培育,集群发力,仅去年,全市就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70家,全省排名第四,完成裂变市场主体199家。

03

“数智+”赋能,“云”飞起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成为大热词,也将成为今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窍”。

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方向,要求各地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

“因地制宜”“不搞一种模式”,成为重中之重。这也正是株洲制造能够长期领先、持续迭代生长的重要原因。

在株洲的工业发展史上,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迭代“传统”产业,向来是坚定把握的发展内在逻辑。尤其是近几年,决策层深刻剖析发展形势,为株洲进一步打开发展空间,在既有的资源禀赋和产业链条上,加速培育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加速布局功率半导体、永磁动力、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一批新兴和未来产业,尤其是超前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和大科学装置,大力引入培育北斗产业,提高数字技术前瞻布局能力,加快数智融合赋能制造业企业,为新一轮的领跑注入强力“助推剂”。

数字技术是新一轮技术经济周期的引领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量子科技等最新的信息技术,正在向各个领域深度融合。此次全国“两会”期间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已明确,将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今年2月,株洲成功加入“双千兆”城市群,此前更已经率先抢跑,与上海、深圳、雄安新区等22个开放前沿阵地一同入选全国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综合试点城市,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快速更新。这些,都是为了能够在未来支撑起株洲千行百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大批量数据处理需求,为未来经济发展建好信息“高速”。

把智能制造作为先进制造业的主攻方向,株洲大力实施“智赋千企”三年行动,也在加速推动更多企业乘“数”融合,“上云用智”,提速数字化转型。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已有超4万家上云企业、上平台企业2400多家。

当前,北斗规模应用、工业软件、低空经济、智能制造、复合新材、清洁能源等一批高科技含量的新型产业,正逐渐壮大成为株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也将在未来涌现出新一批有着“独门秘笈”的单项冠军。

来源:株洲日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