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株洲城市会有这些变化→

来源:株洲晚报

阅读:30次

发表时间:2024年03月21日

正式启动至少5个“城中村”改造;

完成鑫盛路与早禾路新建工程等13个重点项目

6月前开展一次城市体检,推进大小田心、董家塅等片区的城市更新……

近日,全市住房城乡建设和城市管理工作会议召开,会上透露的相关规划,将在今年“刷新”城市面貌,影响你我生活。

过去一年,株洲的城市品质持续提升,透过规划看今年,哪些变化会是你期待的?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能直观反映城市品质的提升。

回首2023年,株洲持续“舒筋活络”,交通更为通畅,产业片区的协同越发紧密。

去年8月28日,株洲首座双层跨江大桥——清水塘大桥历经4年建成通车,迅速成为全城瞩目的“显眼包”。这道“赤色彩虹”是连通天元区与石峰区的新动脉,显著改善了清水塘片区和市区的交通,也成为清水塘产业新城、轨道科技城、栗雨工业园及武广新城协同发展的重要纽带。

去年9月底,千亿大道对接渌枫大道通车,连接起渌口区漉浦广场和芦淞区航空城片区,打造了“株渌融城”的重要道路,促进了产业片区的开发。

数据显示,2023年株洲实施市政基础设施项目374项,完工105项,其中清水塘大桥、千亿大道、渌枫大道、石峰大桥东西匝道等一批城区重点交通要道项目完工,让城市畅通行动纵深推进。

纵览2024年的规划,我市将大力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交通堵点、拉通“断头路”,让市民的交通出行更畅通。

规划显示,今年我市住建部门将完成鑫盛路与早禾路新建工程等13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响田大桥拓宽改造、新文化路、藏龙路C段等重点项目;推动南塘路、响合路、规划148路等一批“半拉子工程”完工。同时,建设人行天桥6处,拉通城区未贯通道路6条。

若规划如期完成,以下场景就将出现:

——响田大桥拓宽改造后,拉通整个中环线,满足双向六车道的通行要求,显著缓解响田大道东西交通拥堵;新文化路的完工,在新华路与东环线之间增添一条新通道;响合路的拉通,有效破解附近小区近6000名居民的出行难题……

虽然只是部分图景,但也足够令人遐想了。

02

 “保交楼”、提品质,安居更宜居  

房子,是幸福生活的基石之一。2023年,株洲化风险,也重情怀,切实筑牢这块幸福基石。

去年,我市聚焦风险化解,创新方式推进“保交楼”,66个房地产风险项目去年累计交付房屋30580套,托起30580个家庭的“安居梦”。府院联动经验还被央视《今日说法》节目关注,于今年3月6日在其两会特别节目中向全国推介。

展望2024年,我市计划加快恒大、绿地等56个保交楼专项借款项目的化解进度,确保完成房屋交付31255套,交付率达95%以上。

“新房子”交得了,老旧小区要住着好。

2023年,我市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20个,老旧小区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今年,将继续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去年开工的178个改造项目全面完工,并新开工322个改造项目

今年,我市也将加强既有房屋安全管理,稳步推进房屋养老、体检、保险三项制度改革试点。比如,加快株洲市城镇既有房屋安全评价体系和监管平台建设,力争6月底前完成;建立危旧房屋“一房一档”,精准制定改造计划,加强跟踪销号管理,实施城市危旧房改造项目5个105套

城市更新行动也在2023年得到深入实施。去年,田心轨道交通科技城城市更新加快推进,中车株机厂前区改造等项目如期完工。

今年,我市将建立健全城市体检工作机制,6月前开展一次城市体检。同时,推进大小田心、董家塅、凤凰航空城、清水塘、枫溪、金山、南洲等片区城市更新,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以人为本,产城融合,我市还将发力“城中村”改造,并确立了“小目标”——全力争取纳入国家“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城市和项目范围,推动城区至少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正式启动,探索该项工作的“株洲模式”。

03

 持续打造“会呼吸”的制造名城 

如何打造“会呼吸”的制造名城?

2023年,我市住建系统紧扣这一目标,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全年实施相关项目121个

同时,持续改善城乡环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累计完成管网错混接改造2796处、缺陷修复7067处;新建城市供水管网16.08公里、排水管网22.227公里、供气管网48.83公里,城市供水、供气、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有效提升。

新的一年,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将系统化全域化推进,力争完成《株洲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立法工作,出台《株洲市海绵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完成相关项目58个。

雨污分流项目建设将在今年加快实施。计划完成老株洲工学院片区污水管道改造工程,沿王塔冲路污水干管新建工程、株董路雨污分流项目、陈埠港流域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小区管网混错接改造及海绵化改造等项目要竣工。

白石港、枫溪港等七大流域市政管网错混接改造877处、缺陷修复5660处;天元区、荷塘区、芦淞区徐家港、凿石港、陈埠港、建宁港流域雨污分流改造任务,也计划今年完成。

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市今年计划新建供水管网13公里、改造28公里,新建城镇燃气管网2.2公里、庭院改造14.65公里、立管113公里,新建生活污水管网34公里、改造36公里。同时,加快群丰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和枫溪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并投入试运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5万吨每天。

今年,我市将探索城市生活污水治理管养新模式。推行污水处理付费模式改革,变按量付费为“按效付费”,将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染物浓度、污染物削减量和污泥无害化处理率等指标纳入考核范围,实现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提升2个百分点。

此外,我市还将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推进“绿色建造、浅层地热能建筑规模化应用试点城市”建设,确保全市新增绿色建筑竣工面积占比不低于80%、中心城区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占比不低于70%。

记者
手记

   
  久久为功换来“可感可及”

细读今年的城市建设规划,联系此前的点滴改变,记者感受到的是一种绵绵用劲、久久为功的定力。

从“保交楼”,到城市更新,再到海绵城市建设等,每项工作都可谓“持久战”,复杂而艰难不说,还无既定经验可循。辩证来看,这刚好又是创新成事,干出“株洲经验”的契机。“保交楼”的府院联动经验,就是这么摸索出来的。

城市建设牵涉各方利益,项目实施旷日持久,但只要心系百姓冷暖,保持强大定力,日积跬步的努力终将化作可感可及的认同。

来源:株洲晚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