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的炎陵路径

来源:株洲日报

阅读:32次

发表时间:2024年04月24日

近日,省科技厅传来消息,炎陵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在2023年度全省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市场工作中表现突出,获评全省先进单位,是株洲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近年来,该县在供给端、需求端、服务端协同发力,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有效路径。去年,该县完成地方财政科技支出1.32亿元,占一般公共支出的比重为8%。

在科技成果转化日新月异的三湘大地,偏居一隅的小城炎陵何以脱颖而出?是否有自己的“独门秘诀”?

▲富欧科技工人们对涂层前的数控刀片精胚装舟。黎世伟 摄

政策激励

打通成果转化“通道”

近日,炎陵高新区的富欧科技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正进行进炉、涂层、超声波清洗、喷砂等,生产线上一片忙碌。

该公司董事长王以任介绍,近年来公司瞄准市场需求,自行研发国内最先进CVD技术——双梯度沉积纳米晶阿尔法氧化铝涂层技术。为帮助企业尽快将新技术运用到生产中,炎陵县科工信局等单位安排专人对接,多次跑省市有关部门,助其申报了国家级发明专利。

投产期间,该公司资金紧张,县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戴瑜宏主动与县农商行对接,助其发放信用贴息贷款300万元,该技术很快投入运用。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成果转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

然而,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实验室到产业化、从想法到市场,面临着诸多挑战。

“科技成果必须与地方企业和产业发展融合才能‘落地’,它离不开好的政策保障与制度支撑。”炎陵县分管副县长陈建伟告诉记者,该县出台《炎陵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并将今年列为“创新成果转化年”。县财政每年安排数百万元园区发展专项资金,激励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政事企”工作协同机制,创建科创孵化器大楼,培育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和团队,专门为企业提供科创科研、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服务。

与此同时,该县成立了“企业纾困解难领导小组”,县级领导化身“科技保姆”,与企业开展“一对一”服务,通过走访调研,与企业负责人谈心交心,了解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痛点”“堵点”“难点”,及时解决。

以前,今成钽铌有限公司需要两次碳还原、两次烧结才能制成廉价的普通铌条,每吨加工成本高达15万元,成本高、利润低,在市场竞争中不占优势。

县里一系列激励措施“点燃”该公司科技转化热情。近年,该公司积极充实自己的研发团队,拿出1000万元专项经费,历经上千次反复试验,终于研发出“一碳一还原”技术,生产环节由7个减为3个,产品达国际最新标准,每吨成本降低50%以上。

目前,该县高新技术企业达40家,去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6.8%,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达135亿元。

农业科技的创新与转化,同样离不开政府力推。

2020年以来,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对特色农业产业的种植、加工冷链、仓储等进行奖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大力发展高山水果、茶叶、中药材等产业,推行规范化种植,产业走上专业化轨道。目前,全县水果种植总面积达14万亩,其中黄桃种植面积9.6万亩,年产量8.5万吨。

仲春时节,炎陵县神农茗茶有限公司的茶叶基地,满目青翠,生机勃勃。以前,该公司在加工红茶、乌龙茶中,遇到萎凋、发酵不到位等问题,茶叶品质上不去。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联系湖南农科院专家,到现场手把手指导,攻坚克难。如今该公司的茶叶香味浓郁持久,色、香、味俱佳。

该县还经常举办“暖企”行动暨政银企对接会,今年来已开展大型政银企对接活动2次,企业现场签订贷款协议2亿多元,为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银信部门适时推出“政银担”“特色贷”等服务项目,其中“黄桃贷”去年累计发放2亿多元助力产业发展,惠及黄桃种植大户、村民1800余户。

▲富欧科技工人利用智能控制进行自动化涂层生产。黎世伟 摄

借脑借智,科研与产业“无缝”对接

近日,长沙理工大学专家团,专程来到炎陵县湖南鑫诚圣宝龙电动车有限公司、株洲高力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实地调研后表示愿向企业开放共享资源,服务其生产研究。

这只是该县举办院企对接活动的一个缩影。通过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和高校成果,炎陵县在产学研基地建设、产品创新、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搭建起校地企合作的新平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需要跑好“最先一公里”。

该县科工信局局长徐永前认为:“科技成果需要落地,企业发展又需要科技成果,如何将供需双方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合力,渠道至关重要。”

走出去、请进来。该县根据当地产业特色,每年组织企业与科研院所对接,开展创新成果转化活动,解决产业创新与转化的关键难题,实现从“高校院所有什么转什么”到“企业要什么就组织产学研合作干什么”的转变。

从上世纪80年代试种试产,到近年的高光时期,规模扩容给黄桃优质栽培、果品加工与储藏、产品分拣标准等带来一系列技术难题。该县对接上海市农科院,院县共建,攻克绿色防控、精深加工、自动分拣等技术瓶颈,产业不断壮大。

产业落地,离不开专家的日常服务支持。“炎陵县每年与湖南农大、上海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签订科技服务合同,合作方每年派出80多名的科技特派员、10多名省‘三区’人才,深入企业、园区、乡村开展科技服务,现场‘坐镇’指导,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该县科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说。

转化过程中,该县还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延伸机制,企业出题、高校答题,真正让企业需要的技术能有的放矢突破。

湖南顺华锂业自行研发的磷酸铁锂电池回收技术转化落地中,新上设备自动化项目,仍采用过去的MES系统,设备不匹配,导致生产线自动化程度不高。该公司请中南大学矿冶研究院组织专班专题研究,终于突破技术瓶颈。预计该项目投产后,年产量可达1万吨,年创经济价值500万元。

自主创新,打好科技成果转化的“突围战”

近日,来到炎陵高力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利用碳还原技术,将氧化钽制成钽锭。

“我们的钽纯度达99.9995%,为国内之最。”该公司相关负责人随手拿起一块沉甸甸的钽锭说,自从有了这个“硬核”产品,公司订单就没断过。

近年,该公司利用两年多时间潜心研究,研发出钽条烧结技术,淘汰过去的竖式还原炉,自主研发卧式还原炉,年产钽条量从60公斤增至400公斤。

近年来,该县设立科技创新奖,对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国家技术中心(实验室)并通过科技部验收认定的项目,奖励50万元;对列入省级科技计划、省级技术中心(实验室)并通过省科技厅验收的项目,奖励20万元。

顺华锂业技术研发中心20多名研发人员,经常开展科研活动,提升了自身技术竞争力。目前,该公司已申请各项专利30多项,授权专利24项。去年,该公司获评湖南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如今,该县45%以上的工业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研发团队,都有科研院所作“科技后盾”。

与工业创新企业“各自为战”不同,农业更多由政府主导进行“突围”。针对高山水果、茶叶、药材、楠竹等农业产业,该县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科技攻关,在专家帮助下,结合实际制定标准化生产规程,提升了农产品质量。

中药材产业建设伊始,育苗是各自为战,由于技术参差不齐,质量难有保证。近年来,该县引导麦芽药业等3家技术较强的企业专门育苗,合计面积900多亩,农业技术人员加强技术培训,确保育苗技术到位。其中,麦芽药业中药苗培育基地,占地300多亩,可移栽发展1.5万亩中药材基地。

截至目前,该县已发展特色水果12.1万亩、茶叶3.52万亩、白鹅249万羽,建成国家级星创天地2个、省级星创天地2个、市级星创天地2个。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