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云平台 拥抱互联网 让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

来源:

阅读:103次

发表时间:2018年12月24日

公共文化配送是直接关系老百姓文化生活满意度的工程。

在株洲,“政府配送、百姓点单、社会主体提供服务”早已形成互联网时代公共文化配送的有效模式。

2015年7月,获得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以来,株洲致力于推动传统公共文化与互联网的融合,有效提高了服务效能,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特色数字活动打破文化供给局限

6月11日,家住荷塘区的向玲通过市图书馆的“E线送书”活动,在当当网选择了两本编辑类的读物,随后在市图书馆指定的邮箱里,留下了图书网址和自己的联系方式。5天后,这两本书顺利邮寄到她家。

“这种借助互联网的新颖借书方式,激发了读者的阅读热情。” 市图书馆馆长黄小平介绍,截至目前,参与“E线送书”活动的读者人数超过10万人次。

今年5月,株洲市文化馆尝试将“市民大课堂”通过网络直播,收到不错的效果。三次恰恰舞课程,有超过6万人次观看。

“市民大课堂”的直播只是“中央课堂”活动之一。从2017年开始,“韵动株洲”根据市文体广新局的要求,着力打造“中央课堂”板块,通过网络直播、点播等数字手段,让市民足不出户,在家即可收看最新的演出、讲座、培训。

近年来,株洲通过“文化+互联网”,打破公共文化供给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把公共文化直接送到群众手中。

推动传统公共文化与互联网的融合

7月30日,54岁的张大妈来到市图书馆,归还了半个月前她在茶陵县平水村公共图书室所借的4本书。她是平水村村民,因为在市里照顾孙子,现在书看完了人却没法回老家,她直接来到市图书馆把书还了。

市图书馆通过互联网,与分布在全市各地的110个图书馆(室)、88个图书服务点和15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4小时智能书屋,实现馆际之间通借通还,并共建共享数字资源,初步建立市县村三级图书借阅服务体系。

“现在想学啥,直接在文化馆数字平台点就是。”家住天元区的易阿姨,今年5月,在数字平台上报了一个插花班,在市文化馆学习了2个课程。

近年来,我市致力于推动传统公共文化与互联网的融合,以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和公共文体服务云平台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平台相继建成。目前已有9家县区文化馆、99个文化馆分馆、24个直属服务点接入该平台。

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全城一张网

如何让服务下沉到每个居民身边,打通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关键是要实现公共数字文体服务全城一张网、一份图、一键通。

2015年,为了给市民提供更加精准的文体服务,我市采取PPP模式,通过社会力量介入,重点建设了“韵动株洲”,探索建立“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服务模式,实现文化产品的定制和配送,推动传统公共文化与互联网的融合。

全市目前已经有1166家文化、体育场馆入驻“韵动株洲”平台,基本将全市的文体场馆纳入了进来,通过PC端、APP、微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多个渠道,提供文体场馆预订、活动报名和政策解读等多项服务。市民登录网站,便可轻松预定场馆、报名参加活动。目前平台用户总数达到30万,访客量超过300万人次,网站场馆预订达10万次,总计服务了100余万人次。

“数字服务平台可以收集需求、实现供需对接,有效提高了服务效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巫志南说。

(株洲日报记者 温琳 通讯员/龙磊 胡梦婕)

附件: